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博资讯

TOP

内蒙古自治区三处文化遗产拿到“申遗入场券”
发布时间:2013-01-15 10:06:48   浏览次数:2413   文字大小:【

龙的源头——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魏家窝铺遗址出土的文物。资料图片

人民网讯 (信息采集:徐阳光)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的红山后遗址、魏家窝铺遗址和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一起以“红山文化遗址”被列入预备名单。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期中国北方的一种文化,分布在中原和东北亚地区的接合地带,因最早发现于赤峰市郊的红山后而得名。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兼事渔猎,细石器工具发达;还有磨制和打制的双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锄、石磨盘、石磨棒和石镞等。还发现相当多的冶铜用坩埚残片,说明冶铜业已经产生。

红山文化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红山文化的彩陶多为泥质,以红陶黑彩见长,花纹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实。玉器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发展中具备了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到目前为止,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1971年出土自赤峰红山的大型碧玉C型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被考古界誉为红山文化象征的“中华第一龙”。中华民族向以“龙的传人”自居,龙的起源同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时代的肇始紧密相关,红山玉龙的发现,让中国人找到了龙的源头。

辽五京之首——上京

辽上京遗址卫星照片。资料图片

千年前的契丹古国——辽国的首都辽上京遗址,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境内。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始建此城于公元918年,初名皇都,后改称上京,为辽代五京之首。金人沿用此城,前后历时300余年,至金代晚期废弃。辽上京由皇城和汉城组成,建筑规模宏大,周长约6400米,城墙均夯土版筑。皇城在北,略呈方形,现存3座城门,城墙上筑马面,城门外有瓮城。大内位于皇城中部,其正中偏北部有前方后圆的毡殿形基址和官衙基址。皇城北部为空旷平坦地带,推测为毡帐区。城东南为官署、府第、庙宇和作坊区。在城内西部发现的窑址,既生产典型辽风格的瓷器,也生产精致的仿定窑白瓷。汉城在南,是汉、渤海、回鹘等族和掠来的工匠居住的地方。其北墙即皇城南墙。现存4门,城墙低矮,城内遗迹大部被白音戈洛河冲毁。

辽上京保留了许多游牧风俗,具有典型契丹族特色,极注重防御,有完整的城防设施。上京城南北各有砖塔一座,俗称南塔、北塔。南塔八角7层,高25米;北塔为六角5层,现残存4层,高约10米。

辽上京遗址1961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西部大开发文物重点保护项目。辽上京遗址是我国保存最好的古代大遗址之一。目前,考古工作者正在对辽上京遗址进行为期5年的考古发掘。

同样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境内的辽祖陵遗址,是辽王朝的建立者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及其夫人的陵寝之地,建于927年,与辽上京遗址一同反映了辽王朝的兴衰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无字天书——阴山岩刻

磴口县格尔敖包沟的岩画。高晓龙摄

作为中国七大岩画宝库之一的阴山岩刻,主要分布于巴彦淖尔市境内阴山山脉,已发现156个岩画分布群,约5万余幅岩画,总数居全国之首。阴山岩刻创作年代可上溯到1万多年前,历经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明清时期共10个阶段,作画民族之多和延续时间之长世所罕见。这些岩画点分布在磴口、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前旗四个旗县境内。阴山岩刻在乌拉特中旗南部地里哈日山的黑山上分布最多,东西延伸有5公里多,数量在千幅以上;其次是在磴口县的北托林沟山地黑石上,总数在500幅以上。其中,两个最密集的岩刻群,一个在默勒赫图沟一处向北的崖壁上,另一个在格和尚德沟中段一块迎西的石壁上。岩刻面积最大的,是乌拉特后旗大坝沟口西畔石头上的正方形岩画,面积约400平方米。

阴山岩刻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刻绘的是当时征战与和平的社会现实,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了当时国家间的残酷战争和友好交流。还有些岩刻形象地记录了远古以来生活在阴山地区的各个历史时期,先民的狩猎、耕作、放牧、祭祀等活动,反映了这一地区社会发展中人们的社会实践、宗教信仰、心理活动,以及他们生存繁衍的环境变化。

阴山岩画是河套文化重要的元素,是反映我国古代北方各民族文化历史的千里画廊,是河套先民留给后人的一部无字天书。通过阴山岩刻,我们可以从文化学、人类学、传播学、民俗学、美学、原始宗教史、美术史、艺术史、民族史等多学科多角度去进一步研究和理解河套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河套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理念。(章奎)

相关链接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预备名单》是申报世界遗产的先决条件,至少每10年修订一次。

我国首批《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第二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由国家文物局于2006年12月15日公布并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其中包括文化遗产35项。最新一版的45项不同类型文化遗产,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于2012年11月17日正式公布。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评审标准也参照世界遗产的申报标准,每个项目不仅在所在地区,而且在全国、全世界范围内都应具有突出的价值。其真实性、完整性,保护管理状况要处于良好状态。文物遭受的自然破坏,经历的修缮等活动必须有确切的记录。要有对遗产的规范管理,实施有力的保护措施等。

从1987年至2012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所列遗产中已有长城等27处世界文化遗产和3处世界文化景观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首座中国雕塑博物馆在大同开馆 下一篇老君山景区入选国家级服务业标准..

相关栏目

洛阳市文物局简介
       洛阳市文物局负责管理全市文物保护、抢救、发掘、研究、出境、宣传工作;负责申报、审批全市境内的文物钻探、发掘、保护、维修项目,全市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工作,文物商店的审批和文物鉴定机构的设立、撤销的申报等工作。

最新文章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32号 邮编:471000 Address:LuoYang KaiYuan Road 232 Post code:471000 值班电话(Tel):0379-65156380 传真(Fax):0379-65156373 咨询电话:0379-65156380 E-mail:wwjbgs@163.com 洛阳市文物局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23020号-1 网站维护:洛阳市文物局信息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03110200025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4103000007

咨询
投诉

0379-65156380

关注
微信

关注
微博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