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文物局欢迎您!  |   |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观点集萃

TOP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赓续中华文脉 奋力谱写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11-14   文字大小:【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强调,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进一步部署,指出,要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构建以文物资源为核心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努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目前,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实地调查和数据采集工作已经全面展开。计划到2026年6月,将全面摸清我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分布、价值特征和保存现状,建立国家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目录。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强调,秉持敬畏历史、热爱文化之心,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原则,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制机制,加快完善法规制度体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作出进一步部署。提出要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和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 罗静: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任务部署,优化科技创新布局,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加快构建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文物考古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从重点保护向全面保护、系统保护、整体保护转型升级。

  锚定目标,我国加快完善文物法律制度框架和体制机制建设。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将于明年3月1日起施行,核心内容就是牢牢坚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为加强文物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的大保护格局提供法律保障。

  在重庆,相关部门积极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链条协同机制,创新构建“市—区县—乡镇街道”纵向三级贯通、各职能部门横向联动的文物安全监管“一体化”运行和管理机制。

  “北京中轴线”在申遗成功后持续发力,常态化保护力度不减,中轴线遗产构成要素得到进一步整体性、系统性保护。

  尽快补上考古和遗产保护人才短板,国家推出“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将利用5年时间,分批次遴选科研创新团队,推动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文物保护深入协同合作。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今年以来,我国文化遗产风险监测、防控体系不断完善,数十项文物科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取得重大进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研究成果丰硕,进一步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探源工程”相关工作持续深化,夏商文明研究工程启动,将中华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重点考古机构建设稳步推进,新一轮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启动建设;目前,我国59处世界遗产和76万余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全部纳入国土空间规划,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数据资源库将进一步完善,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留下宝贵精神财富。与此同时,全国革命文物家底基本摸清,目前已有国有馆藏文物超过100万件(套),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阔步新征程,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我国文物领域各项改革将继续向纵深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筑牢坚实文化根基。


 
】【打印繁体】【返回顶部

洛阳市文物局简介
      洛阳市文物局负责管理全市文物保护、抢救、发掘、研究、出境、宣传工作;负责申报、审批全市境内的文物钻探、发掘、保护、维修项目,全市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工作,文物商店的审批和文物鉴定机构的设立、撤销的申报等工作。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32号 邮编:471000 值班电话(Tel):0379-65156380 传真(Fax):0379-65156373 咨询电话:0379-65156380 E-mail:wwjbgs@163.com
洛阳市文物局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92495号-1

豫公网安备 4103110200025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4103000007
咨询
投诉

咨询
投诉

联系我们:0379-65156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