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博资讯

TOP

汉函谷关:客行新安道 丝路第一关
发布时间:2013-08-13 09:43:29   浏览次数:2798   文字大小:【

汉函谷关又称汉关,位于新安县城东约500米处,是丝绸之路东起点的第一道门户。公元前114年,楼船将军杨仆徙关于此,迄今已历2000多年。它地处两京故道,既是一座险关要隘,也是丝路上的东西驿站和贸易之城。



汉函谷关,这里曾经“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层紫气万层烟”


  洛阳网讯 (信息采集:徐阳光)汉函谷关又称汉关,位于新安县城东约500米处,是丝绸之路东起点的第一道门户。公元前114年,楼船将军杨仆徙关于此,迄今已历2000多年。它地处两京故道,既是一座险关要隘,也是丝路上的东西驿站和贸易之城。

  1 耻为关外民,楼船将军杨仆徙关

  从洛阳市区出发,西行20多公里,即达汉函谷关。对于这座关的由来,《汉书·武帝纪》载: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冬,“徙函谷关于新安”。东汉人应劭对此注解:“时楼船将军杨仆数有大功,耻为关外民,上书乞徙东关,以家产给用度。武帝意亦好广阔,于是徙于新安,去弘农三百里。”

  也就是说,汉函谷关其实是楼船将军杨仆移来的。杨仆是西汉名将,老家在宜阳南湾,也就是今新安县铁门镇玉梅村。当时国都在陕西,函谷关或潼关以西被称为关中或关内,以东则被称为关东或关外。杨仆只因是“关外民”,战功再显赫也不能获得关中封地,只能当一名惹人耻笑的“关外侯”,这怎么行?

  杨仆想来想去,有了一个好主意:如果把函谷关东移300里,自己不就成名正言顺的“关内侯”了?

  于是,他向汉武帝上书,提出了徙关的请求。这事儿本来不太靠谱,但武帝竟二话不说就批准了!杨仆很高兴,“请以家僮七百人”,硬是将函谷关东移300里,“复制”到了今天的新安县城附近。与原来的秦关对应,移来的这座关就叫汉关。

  我们今天看到的汉函谷关虽然雄风犹在,但毕竟经历了2000多年风雨,早已不复当日模样。那么,杨仆初建的汉函谷关是什么样子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这样描述:关楼高耸,两侧鸡鸣、望气二台相对而立,左右关塞横亘,南贯洛水,连接宜阳,北越丘陵,直抵黄河,宛若绵延百里的长城,十分壮观。

  建成后,汉函谷关就成了古代洛阳西去长安的必经之路,也是丝绸之路东起点的第一道门户,堪称丝路第一关。



关墙排水系统,见证这里曾经的繁荣



站在关楼上,依稀还能嗅到历史的味道



  2 是关也是城,见证丝路贸易繁荣

  东汉建都洛阳,明帝时班超受命出使西域,“重开丝路,经营西域”。从此,西域使者、各国商人来往不绝,汉函谷关成了丝路上繁华的商驿枢纽,也见证了东西方贸易的极度繁荣。

  东汉兰台令史李尤在著名的《函谷关赋》中,对此就有生动描述:“上罗三关,下列九门,会万国之玉帛,徕百蛮之贡琛。盖纷其云合,车马动而雷奔……”各国使节、富商在此云集,拿出奇珍异宝、各色特产进行贸易,车马喧喧,人头攒动。这样的汉函谷关不仅是一座关,也是一座城。

  20世纪80年代,汉函谷关附近出土了不少具有西域特色的牵驼俑、胡俑、骆驼俑等。其中有两件黄釉男胡俑,深目高鼻,络腮胡须,身穿翻领长袍,足登长筒靴,手作牵驼状,这是丝绸之路上那些西域客商的典型形象。

  曾经如此繁华的汉函谷关,后来也屡遭破坏,并经历了多次重修。我们如今所见的汉函谷关,就是1923年最后一次重修后的模样。

  据《新安县志》记载,1923年,新安人张钫任国民革命军20路总指挥,他出资重修汉函谷关,并力仿旧制,关洞下半部分尽用古关基石。修复后的关楼高83米,分上中下三层,顶层为飞檐画栋的亭阁,中层为方形阁楼,底层城楼正中有一拱形门洞,供东西交通之用。西边城门上,“汉函谷关”四个大字为康有为所题。

  如今,作为丝绸之路东起点的第一道门户,汉函谷关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层紫气万层烟”,这座古关展示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看得见的壮丽。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海南范.. 下一篇大运河嘉兴段:百年古桥长虹卧波 ..

相关栏目

洛阳市文物局简介
       洛阳市文物局负责管理全市文物保护、抢救、发掘、研究、出境、宣传工作;负责申报、审批全市境内的文物钻探、发掘、保护、维修项目,全市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工作,文物商店的审批和文物鉴定机构的设立、撤销的申报等工作。

最新文章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32号 邮编:471000 Address:LuoYang KaiYuan Road 232 Post code:471000 值班电话(Tel):0379-65156380 传真(Fax):0379-65156373 咨询电话:0379-65156380 E-mail:wwjbgs@163.com 洛阳市文物局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23020号-1 网站维护:洛阳市文物局信息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03110200025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4103000007

咨询
投诉

0379-65156380

关注
微信

关注
微博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