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民俗博物馆讯(供稿:贾丹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国农耕文化的核心,与农耕文化互为表里的手工业是推动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力量,历代沉积和遗留下来的手工业工具及其衍生物虽然已经退出了生产生活领域,但其蕴含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联结过去与未来不可或缺的链条。
2022年4月29日至7月31日在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负一楼西展厅将举办“记住乡愁——河洛农耕文明实物图片展”,本次展览由洛阳市文物局主办,洛阳民俗博物馆承办,洛阳市瀍河区文化和旅游局、洛阳客家文化研究会民间文化研究中心协办。
展览选取李学立先生十余年来收藏的曾经活跃在河洛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手工业门类及其传承人的生产工具、手工产品实物及影像资料,以河洛地区部分传统匠人的制作工艺及传承为主题,包含木匠、制毛笔匠、捏泥娃娃匠面塑匠、挖瓢匠、钉秤匠、银匠、编簸箕匠编席匠柳编匠竹编匠七个单元,通过展示一件件门类繁多、质地不同、形态功能各异的制作工具,记录传统工匠精湛制作技艺。用匠心守初心,这些工具虽然光华不再,这些工匠亦饱经沧桑,但他们代表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依然生生不息,在河洛历史时空中神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