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TOP

古人也爱体育运动?历史上最早的“奖杯”赛就在洛阳举办
发布时间:2021-08-11 10:56:40   浏览次数:2556   文字大小:【

  2020东京奥运会落下帷幕,中国队以38枚金牌、32枚银牌、18枚铜牌的成绩圆满收官。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奖牌中,有咱洛阳姑娘的功劳!在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上,洛阳选手鲍珊菊携手队友钟天使以31秒895的成绩勇夺金牌,鲍珊菊为洛阳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也创造了河南在该项目的历史。

  看完奥运会,大家有没有想过古人是如何运动的呢?运动项目有哪些?跟着小编一起“穿越”到古代,看看古人是如何玩转运动会的吧!

  射箭

  

  “礼、乐、射、御、书、数”,射乃儒家六艺之一,在中国古代是一项重要技能。

  东汉时,洛阳乃国之都城,经常举行各种射箭比赛。洛阳吉利出土的东汉汉墓彩绘陶俑,其造型就像在拉弓射箭。

  

  东汉彩绘陶乐舞俑

  魏晋南北朝时期,射箭有了专业的比赛。在《北史》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日,北魏孝武帝在洛阳华林园举办射箭比赛。孝武帝把一个酒杯悬于百步之外,让十余人比试射箭,最后谁射中了这个酒杯就算获胜。最终,一个叫王顺的人射中了酒杯,获得了胜利。在中国体育史上,这可谓最早的一次奖杯赛了。

  》》》“一箭双雕”典故出处

  南北朝时期,洛阳人长孙晟是个大名人,其子为唐朝名相长孙无忌,其女为唐太宗的文德皇后长孙氏。长孙晟很有军事才能,尤其擅长射箭。

  北周宣帝为了安定北方突厥,决定把一位公主嫁给突厥可汗。长孙晟奉命护送公主和亲,跨越漫漫黄沙,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突厥。

  突厥可汗大摆酒宴,宴请长孙晟等人。酒过三巡,按照当地习俗要比武助兴,突厥可汗命人拿来弓箭,要长孙晟射百步之外的铜钱。只见长孙晟拉弓射箭,嗖的一声射进了铜钱的小方孔。众人见状,齐声喝彩。

  从此,可汗对长孙晟非常敬重,留他在突厥住了一年,并经常邀他一起打猎。一次,二人在打猎时,看见天空中有两只大雕在争夺一块肉。可汗给长孙晟两支箭,问他:“你能把这两只雕射下来吗?”“一支箭就够了!”长孙晟信心十足地说。他策马驰去,开弓引箭,两只大雕被一箭穿过,掉落下来。

  这就是成语“一箭双雕”的来历。

  投壶

  

  投壶

  春秋末年,贵族腐化堕落,许多人拉不开弓,不能举行射礼了,就把射箭改成投壶。

  所谓投壶,是把没有箭头的箭杆投到酒壶中,这样用不着费劲拉弓。秦汉以后废除射礼,投壶变成娱乐方式。曹魏和西晋均在洛阳建都,更加流行投壶。有人批评投壶是“女性式的娱乐”,把一项高强度的体育竞赛降格为娱乐活动了。其实不必这样谴责,投壶也是体育活动,不但需要练准头,找角度,还要运用目力和臂力,算是民俗体育项目吧。

  马术

  

  马术在古代中国是一项很重要的体育运动,或者说,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儒家讲究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御就是指马术,御是君子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和修养。洛阳是“御学”的发祥地——“天子驾六”背后应该还有一位超级驭手,古代的“御”,演变为今天的赛车和马术运动项目。

  马术包括赛马、马戏、马球等。其中,马球是一项与骑术密切相关的运动,就是骑在马上用球杆击打皮球的一种竞技运动,这是一项集骑术与击球技艺于一体的体育项目,在唐宋时曾风行一时。

  

  唐代流行于军队和宫廷中的打马球场景

  马球是骑在马上用球杖击球的运动,最早起源于公元前525年的波斯(今伊朗),后传入中国。

  曹魏、西晋的都城都是洛阳,京洛“足球痕迹”很多,曹植在《名都篇》中写道:“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曹植说的“击鞠壤”,是指“击鞠”、“击壤”两个项目。“击鞠”是马球,用球棍去击,别于用脚去“蹴”,故称“击鞠”;“击壤”是用一块长方形木块,侧立于地面,在三四十步以外,再用另一木块抛掷。谁将竖立的木块打倒便为胜者,类似今日保龄球。

  

  陶骑马佣

  魏晋时期,洛阳有专门的马市,马市上还有赛马场。清末以来洛阳的马市,是在城东门向左三里之处。马市旁边,设有一块方圆半里的跑马场,专门给买卖人试跑骡马。洛阳老城至今尚有饮马街、马市街胡同。

  

  马术在唐代风靡一时,驯马人驾驭马随着音乐的鼓点,踩出精彩的舞步,这种表演就如同今天马术中的“盛装舞步”。

  》》》皇帝也为马球狂

  在 唐代,马球是贵族十分热衷的运动项目,唐玄宗也是一位马球高手。《封演闻见记》记载,李隆基还是临淄王时,曾奉唐中宗之命,与几名王公组队,迎战骁勇的吐 蕃马球队,玄宗“东西驱突,风回电激,所向无前”,不负众望地助唐朝代表队赢得了比赛。女皇武则天也是出色的马球手,她曾在洛阳举行过多次马球比赛 。

  蹴鞠

  最早提到足球的是洛阳人苏秦,最早记载足球运动的是《战国策》。《战国策》记载苏秦当了赵相后,为联合六国抗秦,从赵国跑到齐国,做齐宣王的思想工作。他说:“齐国是大国,纵横两千里,军士数十万。临淄一城,七万人家,富庶殷实。人们都以吹竽、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为乐。如此富强之国,怎能俯首听命于秦呢?”

  苏秦提到的“蹋鞠”,就是踢足球。鞠:是用皮做成的中间填塞毛发的圆球。“蹋鞠”就是踢球,古人还有一种更普遍的叫法“蹴鞠”,“蹴”就是踢的意思。

  那古代足球具体咋玩?有没有一定的规制呢?东汉李尤写的《鞠城铭》,生动描绘了鞠城的比赛情况:圆的足球,方的场地。天圆地方,仿像阴阳。又仿效一年十二个月,双方各上十二个队员。场地两端各设六个“鞠域”(球门),六人分守“鞠域”,六人场上踢球。设一名裁判和一名副裁判,比赛有条例和规章。裁判不能因亲疏而有所偏向,不能因感情而徇私舞弊;裁判凭公正之心执法,球员不能抱怨判罚不准。

  》》》古代就有女足

  在唐代,女子也踢足球,当时的洛阳诗人王建记录了女子足球,写道:“宿妆残粉末明天,总在朝阳花树边。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这里的“白打”,指不设球门的两人对踢,或由数人竞技踢球,一般都由女子参与,有花样,很随意,富趣味。

  摔跤

  

  秦墓出土的漆绘角抵图(资料图片)

  摔跤起源很早,无论希腊、埃及还是中国,在古代都有摔跤的相关记载。在我国,它的历史已有四千多年,可追溯到黄帝时期。

  早期的摔跤被称为角力、角抵等,西周时期,它已成为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礼记》中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

  古代摔跤的规则,是“两两相当,角力、角技艺”,即两个人徒手相搏,谁被扑倒失去战斗力,谁就输了。因此,摔跤也被称为相扑、手搏等。

  》》相扑高手名利双收

  西晋时,尚书郎庾阐的父亲庾东是相扑高手。据《晋书》记载,有一年,京师洛阳来了一个“西域健胡”,此人身手矫健,在摔跤场上战无不胜,令晋人颇为胆寒。晋武帝司马炎咽不下这口气,下诏“募勇士”,庾东就站了出来。他与胡人较量的结果,是“遂扑杀之,名振殊俗”。

  庾东是颍川鄢陵(在今许昌)人,因扑杀胡人而闻名遐迩,成了颍川人的骄傲。

  唐代对相扑更加推崇。唐代末年,朝廷专门设有相扑朋,用以收罗和训练相扑高手。蒙万赢是相扑朋中的佼佼者,“时辈皆惮其拳手轻捷”。他在相扑比赛中经常获胜,赢了许多赏赐,人们便送他一个名号“万赢”。唐亡之后,他辗转各地授徒,十分受人尊敬。

  掇石

  

  长方体,两侧各有一个凹形槽口,乍看是一个厚厚实实的石墩子,它叫“掇石”,民间也称“贽石”“制子石”“武石”。《说文解字》中称:“掇,拾取也。”掇石是清代武举乡会试的科目之一。《六部成语·兵部·掇石》注:“武乡会试,皆令举巨石,以试其力量。”

  这玩意有多重?三个等级:200斤、250斤、300斤。

  掇石是明清两代武举的必考项目:把它提到离地一尺,上到胸口,下过膝盖。把“掇石”提到胸口,并不需要像奥运会举重一样举过头顶,看起来不难,但事实上对腿力、腰力、臂力、指力的要求极高,一般没有常年专业锻炼的人想把它拎起一寸都不可能。

  》》》真实的“武状元”是这样考出来的

  武状元是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全国“武术冠军”。武科与文科一样,分为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殿试先试皇帝钦定的三条策论题目,然后比技勇,也称为“外场”:头场马射,二场步射,合格者再试开弓、舞刀、掇石。

  拉弓分十二力、十力、八力和十二力以上的“出号弓”,考试者可以自选。刀分120斤、100斤、80斤三号,试刀者应先完成左右闯刀过顶、前后胸舞花等动作。第三项是掇石,石也分为三号:头号300斤,二号250斤,三号200斤。考场还备有300斤以上的 “出号石”。应试者石号自选,要求将石提至胸腹之间,再借助腹力将石底部左右各翻露一次,叫做“献印”,一次完成为合格。

  水秋千

  古人管游泳叫“凫(fú)水”,河洛先民逐水而居,很多人在河边长大,从小在水里摸鱼、捉虾、嬉戏,游泳是必备技能。北宋时期,水上竞技游戏在河洛地区很流行。在宋徽宗的支持下,游泳高手竞相挑战“水秋千”。

  “水秋千”是一项高难度的水上运动,有点儿像现在的高台跳水,但难度系数更大。

  按照《东京梦华录》里的描述,“水秋千”是这么玩儿的:在船上高架秋千,人站在横杆上奋力荡秋千,荡到最高处,趁着惯性松手腾空,翻着跟头跳入水中。

  跳绳

  

  宣化辽墓壁画上的儿童跳绳图案 (资料图片)

  南北朝的北齐,出现了关于单人跳绳的文字记载。

  北齐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其奠基者是北魏权臣高欢。公元534年,高欢在北魏都城洛阳拥立孝静帝,后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一带),史称东魏。次年,宇文泰在长安拥立文帝,建立西魏,与东魏对峙。

  高欢去世后,公元550年,其次子高洋废孝静帝,建立北齐政权,也称高齐。数年后,西魏也被北周取代。也就是说,由北魏分裂而成的东魏和西魏,后来成了北齐与北周。

  北齐建立之初,国力较为强盛,然而,由于几任皇帝不是短命,就是昏庸,朝政乱成一锅粥。公元577年,北周趁机攻入邺城,灭了北齐。

  北齐将亡时,民间已有谶语流传。《北齐书》中记载:“游童戏者好以两手持绳,拂地而却上,跳且唱曰:‘高末。’高末之言,盖高氏运祚之末也。”

  一般认为,这是关于单人跳绳较早的文字记载。这种“两手持绳,拂地而却上”的跳绳方式,也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汉代画像石上的跳绳图案 (资料图片)

  跳绳在古代叫透索、跳索等。《说文解字》中称:“绳,索也。”《小尔雅》中则说:“大者谓之索,小者谓之绳。”跳索和跳绳,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据南梁学者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称,每到农历正月十六,成群的儿童便聚在一起,拿出一根长绳,“两儿对牵,飞摆不定,若百索然。群儿乘其动时轮跳,以能过者为胜”。这种多人轮跳的方式,在当时被称为飞百索。

  到了唐代,跳绳则被称为透索,遇到重大节日,人们还能观看透索表演。如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西域的龟兹国有个风俗,便是“八月十五日,行像及透索为戏”。

  为了更具观赏性,跳绳的花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追求惊险、刺激。到宋代时,它被称为跳索,已成百戏的一种。

  长跑

  

  汉代画像砖上的伍伯形象 (资料图片)

  马拉松长跑起源于公元前490年的希腊,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在中国,关于古人跑步的记载更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夸父逐日。

  现在,很多人跑步是为了锻炼身体,对古人来说,跑步则多追求实用性。比如较早的时候,人类为了生存,既要不断地追逐猎物,又要躲避野兽的追捕,跑步是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

  》》》古代跑步明星多

  长跑健将伍伯:汉代,则出现了“职业跑步者”,就是伍伯。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官员出行,都有前导开路,伍伯就是前导的一种。他们动作敏捷,身形矫健,都是训练有素的长跑健将。

  短跑能手杨大眼:古代跑步有天赋的人,杨大眼算一个。他是北魏名将,当初之所以能得到提拔,就是因为跑得快。在洛阳龙门石窟古阳洞的北壁上,还刻有“龙门二十品”之一的《杨大眼造像记》。

  “飞毛腿”麦铁杖:隋时的麦铁杖是有名的“飞毛腿”。《隋书》中记载,麦铁杖祖籍广东,年轻时做贼,有力气,跑得也快。地方官将他俘获后,押送到南陈朝廷,让他负责给陈后主执伞。可是,麦铁杖本性难移,每天等陈后主一退朝,就连夜跑到50多公里外的南徐州偷东西,早上再跑回来,像没事儿人一样继续给陈后主执伞。隋灭陈后,麦铁杖到了大将军杨素军中。后来,隋炀帝迁都洛阳,麦铁杖也到朝廷任职,并得到隋炀帝的赏识。公元612年,隋炀帝亲征辽东,麦铁杖怀着报国之心,主动请缨当前锋,结果在渡辽河时战死。隋炀帝痛心不已,追赠麦铁杖为光禄大夫,封宿国公。

  “千古一人”苏东坡:苏东坡一生常处逆境,却始终豁达,这与他长期坚持跑步有关。在给朋友程正辅的信中,他说自己“晨兴疾趋必十里许,气损则缓之,气匀则振之。头足皆热,宣通畅适,久久行之,当自知其妙矣”。也许,正是每天早上跑步5公里,成就了“千古一人”的苏东坡。

  倒立

  

  彩绘三人倒立 杂技俑陶樽

  洛阳涧西七里河东汉墓出土的“三人倒立俑”,既是杂技俑,又是体育竞赛俑。说来有趣:古代体育运动的起步项目竟然是“倒立”。

  “三人倒立俑”的造型是:三人倒立于圆缸之上,其中二人手按缸沿作倒立状,身体对称,叠成一个支架,并用脚支撑住上面的一位倒立者。

  三人都运用分腿来帮助控制身体平衡,说明古人已掌握身体重心的移位和支撑点之间的平衡,其中的体育元素已经很多了。

  体育专家指出:古代体育正是从倒立开始,启动了体育运动的自觉程序。“倒立”功法也在寺院盛行,尤其是少林僧人,把倒立视为习武的基本功。

  

  在现代体育领域,竞技体操中的吊环、跳马、鞍马,自由体操、平衡木、跳台跳水等比赛动作,都融入了倒立元素。

  看了这么多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你有没有跃跃欲试呢?让我们跟随古人的脚步,一起运动起来吧!(策划:唐好优 赵彤彤 图片来源:洛阳日报 洛阳晚报 洛阳网)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洛阳市文物勘探中心开展“四送一.. 下一篇洛阳市副市长魏险峰到重点洪涝灾..

相关栏目

洛阳市文物局简介
       洛阳市文物局负责管理全市文物保护、抢救、发掘、研究、出境、宣传工作;负责申报、审批全市境内的文物钻探、发掘、保护、维修项目,全市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工作,文物商店的审批和文物鉴定机构的设立、撤销的申报等工作。

最新文章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32号 邮编:471000 Address:LuoYang KaiYuan Road 232 Post code:471000 值班电话(Tel):0379-65156380 传真(Fax):0379-65156373 咨询电话:0379-65156380 E-mail:wwjbgs@163.com 洛阳市文物局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23020号-1 网站维护:洛阳市文物局信息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03110200025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4103000007

咨询
投诉

0379-65156380

关注
微信

关注
微博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