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TOP

《东汉邙山五陵陵位论争》考古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22-04-22 10:08:13   浏览次数:5996   文字大小:【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讯 由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主办的《东汉邙山五陵陵位论争》考古沙龙4月17日在线上举行。沙龙首先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钱国祥老师作为引言人进行主题发言。钱国祥老师阐释了陵寝制度研究的意义,列举了两汉帝陵考古工作近期的主要突破,并认为东汉帝陵名位问题有进一步深入讨论的必要。

  沙龙发言人根据所持学术观点不同分为甲乙两组。甲方观点代表为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张鸿亮老师和洛阳文物交流中心李继鹏老师,认为大汉冢为光武帝刘秀原陵,二汉冢为安帝恭陵,朱仓M722为顺帝宪陵,朱仓M707为冲帝怀陵,刘家井村大冢为灵帝文陵,三汉冢为前少帝北乡侯刘懿之墓。两位老师分别以《邙山东汉帝后陵方位蠡测》《邙山东汉帝陵再探》为题做了主题报告,阐述了各自观点和主要依据。甲方主要论据有:1、大汉冢居于尊位,附近的西晋墓中曾采集到“汉室中兴”残碑,且文献记载原陵封土规模为邙山五陵中最大,大汉冢与之符合。2、文献记载冲帝作为早殇的幼帝,去世后葬于顺帝的茔域,与朱仓M722、朱仓M707之间的位置关系相符。3;文献中顺帝宪陵在修建过程中有毁坏吏民冢的行为,朱仓M707陵园打破了东侧M708墓葬封土,可与文献对应。4、《帝王世纪》在描述位于焦作的汉献帝禅陵位置时,以冲帝怀陵为参照物,亦即冲帝怀陵应位于邙山陵区最东侧。乙方观点代表为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王咸秋和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赵俊杰老师,认为朱仓M722为光武帝原陵,朱仓M707为后陵或原陵陪葬墓,大汉冢为安帝恭陵,二汉冢为顺帝宪陵,三汉冢为冲帝怀陵,刘家井村大冢为灵帝文陵。王咸秋以《邙山东汉五陵陵位考辩》为题进行报告,其主要论据为:1、大汉冢、二汉冢、三汉冢南北一线,东汉帝陵或为直系嫡亲聚葬,可对应安帝、顺帝、冲帝三位直系血亲。2、文献中记载了邙山四座帝陵隄封田(陵园兆域)的面积,刘秀的原陵面积只排在第三位,最大的为顺帝宪陵,根据对勘探材料的考察,二汉冢陵园面积最大,而朱仓M722陵园面积较小。3、关于陵园布局,文献中只有原陵陵园设有垣墙,其余诸陵周围均使用行马(类似篱笆),而目前只有朱仓M722内陵园周边发现夯土基槽,其余诸陵未见。朱仓M722陵园布局非常特殊,体现了西汉帝陵制度的诸多遗留,可视为两汉陵寝的过渡阶段。4、M722东侧的朱仓村采集有“原陵监丞”封泥。赵俊杰老师以《东汉原陵名位新证》为题进行报告,对历史时期考古方法中文献本位和考古本位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主张以考古材料为中心对东汉帝陵排位进行考察。他对东汉时期帝陵陵园的布局、墓葬形制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新庄烧窑遗址的材料。从类型学的角度观察,朱仓M722墓葬形制或为东汉早期,大汉冢、二汉冢陵园布局更为相似,年代应该接近。

  甲乙双方观点陈述完毕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涛老师和郭晓涛老师进行评议。两位老师从东汉洛阳城与陵墓的宏观角度,对陵墓的选址问题进行了探讨。评议人均倾向于乙方观点,但同时强调这只是阶段性认识,需要今后更多的考古成果去验证。评议结束后,各位与会学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洛阳考古研究院的严辉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刘瑞老师、日本东亚大学的黄晓芬老师分别进行了发言。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针对东汉帝陵已经持续开展了近20年的考古工作,近年来取得了许多重要突破,项目多次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以及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但是目前仍然还有许多重要的学术问题没有解决。此次沙龙以辩论的形式展开争鸣,为近年学术界少有,对东汉帝陵关键问题的认知,以及今后研究工作的深入,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藏铁质文.. 下一篇中共洛阳市委党校张广修副校长带..

相关栏目

洛阳市文物局简介
       洛阳市文物局负责管理全市文物保护、抢救、发掘、研究、出境、宣传工作;负责申报、审批全市境内的文物钻探、发掘、保护、维修项目,全市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工作,文物商店的审批和文物鉴定机构的设立、撤销的申报等工作。

最新文章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32号 邮编:471000 Address:LuoYang KaiYuan Road 232 Post code:471000 值班电话(Tel):0379-65156380 传真(Fax):0379-65156373 咨询电话:0379-65156380 E-mail:wwjbgs@163.com 洛阳市文物局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23020号-1 网站维护:洛阳市文物局信息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03110200025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4103000007

咨询
投诉

0379-65156380

关注
微信

关注
微博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