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博资讯

TOP

蜀道申遗 怎么走?
发布时间:2013-01-04 09:38:43   浏览次数:3085   文字大小:【

    四川日报讯 (信息采集:徐阳光)日前,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蜀道榜上有名。这条演绎了千古传奇的文化线路,其独特价值再次得到肯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说,“蜀道的意义是世界性的,蜀道理应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文化遗产!”然而,在什么样的科学理念下,蜀道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蜀道现状还好吗?
    蜀道,是指越秦岭过巴山,连接八百里秦川和天府之国的道路。它包括位于陕西境内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和四川境内的金牛道、嘉陵道、米仓道、荔枝道,全长约1000余公里。
    蜀道曾在中国历史上演绎过众多荡气回肠的千古传奇。时隔千年,蜀道还好吗?
    2012年10月下旬,全国政协再次组织委员和专家对蜀道子午道和米仓道进行专题调研。与去年在褒斜道和金牛道的考察类似,他们了解到,有不少道路、铺驿、栈阁、渡口、关隘等遗迹已经残破不堪,或是完全消失,甚至面目全非。
    “总的说来,蜀道的现状仍然令人担忧。”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齐欣说,有的地方蜀道保护没有引起重视,众多古迹被破坏;有的地方却又过分重视将古迹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或者不按文物保护原则对古迹进行保护,造成“保护性破坏”。
蜀道价值如何认定?
    在刘庆柱看来,有关蜀道的科学考证还太薄弱,特别是考古这样的基础工作几乎未进行,由此对科学认定蜀道价值带来难度。
    比如,从《尚书》、《史记》等古代文献的记载中,可找到有关蜀道的蛛丝马迹。它远在春秋战国之前就已经存在,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比古罗马大道的历史更为悠久。但是,目前还没有考古学上的证据来证明。
    又如,今年考察的米仓道,有可能是最早的蜀道。“在古代,道路首先与政治有关。”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昭和说,米仓道最初应该是用兵之道。在历史上,今陕西南郑以东为巴、以西为蜀,故而今巴中地区实为“巴”的范围。那么商周时期,巴国出兵助武王伐纣,有可能走的就是米仓道。而后来秦破巴蜀、汉高祖定三秦入中原,也许是走了米仓道。并且,从保留的遗迹看,金牛道发现的文物遗迹多是三国时代,阴平道发现的文物遗迹为秦朝移民入川的遗迹,米仓道最早的文物遗迹为汉代。“这也须考古发掘寻找确切的证据。”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李映福说。
    专家们建议,尽快成立由各相关领域学者组成的国家级专家委员会,进行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和考古发掘,弄清史实和现状,得出经得起检验的结论。
可否建文化遗产小道?
    齐欣告诉记者,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蜀道得到最好的保护。蜀道所处的地域,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物资源和时代特征、民族文化等方面都具有多样性,因而形成文化遗产的多样性。要把散落在各处的“珍珠”串联起来,才能起到保护整条道路的作用。
    在他看来,蜀道保护也可借鉴大运河保护的思路,建立“文化遗产小道”。
    已建成的大运河遗产小道简称大河小道,是一条世界上最长的世界文化遗产小道,北起北京白浮泉,中途分别西经河南洛阳(隋唐通济渠),东经山东南旺 (原会通河),南抵宁波。它把大运河沿岸的现有道路简单地串通起来,沿着大运河,总长达2000余公里,人们在小道上只能步行和骑行。
    “文化遗产小道不是一条简单的旅游线路,它需要每个人通过‘走’去真切地了解历史,去感受文化,最终自觉地保护文化遗产。”齐欣说,蜀道也可以成为文化遗产体验地。
    目前,蜀道能让人感受的只是一个个点,没有形成段,更需要通过建立文化遗产小道来贯通。在齐欣的设想中,蜀道上建立的文化遗产小道不应只有一条,可以有很多条,才能将众多历史遗迹串联起来。

 
】【打印繁体】【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 下一篇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库区出土文物3..

相关栏目

洛阳市文物局简介
       洛阳市文物局负责管理全市文物保护、抢救、发掘、研究、出境、宣传工作;负责申报、审批全市境内的文物钻探、发掘、保护、维修项目,全市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工作,文物商店的审批和文物鉴定机构的设立、撤销的申报等工作。

最新文章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32号 邮编:471000 Address:LuoYang KaiYuan Road 232 Post code:471000 值班电话(Tel):0379-65156380 传真(Fax):0379-65156373 咨询电话:0379-65156380 E-mail:wwjbgs@163.com 洛阳市文物局 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23020号-1 网站维护:洛阳市文物局信息中心   

豫公网安备 4103110200025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4103000007

咨询
投诉

0379-65156380

关注
微信

关注
微博

顶部